Posts filed under ‘生活知性’

掌握情緒等於掌握全世界

很多年前,美國有一位青年心臟病發作,等待醫生救援;鄰居緊急通知該青年的父親,也打電話請附近診所的醫生前來急救。

當時,焦急不已的父親,剛好車子送廠檢修,情急之下,就拿了一把手槍,走到十字路口,對著紅燈前面一輛汽的駕駛,大聲吆喝:「你馬上給我下車!..你閉嘴!再囉嗦就打死你!」

這父親順利地搶了那輛車,一加速開回家裡,也見到抱著前胸、在地上翻滾的兒子。心急如焚的父親,不斷地安慰兒子:「你再忍一下,醫生馬上就來!」可是,時間五分、十分、二十分……一直過去,卻沒看見醫生趕來急救。最後,這父親眼睜睜地看著兒子,在痛苦、掙紮、無助中死去。

當父親抱著兒子身體痛哭失聲時,醫生才帶著急救箱匆匆趕到。父親對著醫生破口大罵:「你這什麼爛醫生、竟然拖到現趕來,你看,因為你的延誤,我兒子.已經死了!」

可是醫生也大聲吼叫回罵:「你剛才在十字路口為什麼拿著槍搶我的車?還威脅我、不准我開口講話,就強行把我的車開走!」

有時,人很容易「衝動、憤怒」,或是「暴跳如雷」;可是,這些負面情緒對我們而言.卻極具「殺傷力」與「破壞力! 人一衝動,可能釀成無法彌補的傷害;人一憤怒,也可能造成終身無法挽回的遺憾!

事實上,衝動、暴怒,是一種「選擇」,也是一種「習慣」!當我們面對「挫折、被侵犯、或不合理對待時,可以有不同的選擇;有人選擇了「衝動、憤怒」,有人卻選擇了「和緩、冷卻」!

如果我們暴跳如雷、大打出手,很可能因失去理智而「失控」,最後造成令自已「悔恨不已」的局面。

2011/05/03 at 11:59:11 發表留言

看看Google如何留住人才

聯合新聞網 2010/12/27

今年稍早,Google公司一名產品經理向上級說他打算辭職,跳槽到Facebook去,公司馬上表示要給他大幅加薪,但這名經理說不是錢的問題,公司又說可以給他升職或調往其他領域發揮,甚至在Google內部自創公司都不成問題。

結果這名經理不為所動,回絕資方提供的一切誘因,直奔Google最新對手Facebook的陣營。他直率地說:「Google變成一家更大、更遲緩的企業。相較之下,我在Facebook能很快就把事情搞定。」

12年前還只是一家從車庫發跡小公司的Google,如今已成為矽谷的龐然巨獸,在組織逐漸官僚化的情況下,公司內部一些最優秀的工程師耐心漸失,選擇離職去創業,或前往小而美的公司。

企業僵化是公司成長必然面臨的問題,但在企業標榜不斷創新,並以網路時代飛快速度成長的矽谷,組織結構僵化、工作步調變慢的情況更明顯。

矽谷最有能力的一群,往往也是些最具創業精神的人。多數矽谷的創新都發生在工程師離開原公司出去創業之時。過去五年,Google的員工從5,000人成長為2.3萬人,營收從32億美元增為237億美元,但頂尖人才與創新構想的流失,是Google的風險所在。

對職場有獨到看法的作家平克(Daniel Pink)指出:「(企業)規模變大與僵化僅一步之遙,這個問題在矽谷更是刻不容緩,因為短短幾年間,出身車庫的對手可能就準備好給你迎頭痛擊。」

Google執行長史密特(Eric Schmidt)辯稱,認為Google面臨人才外流的看法是「一大錯誤」,Google留才不成的比率,過去七年都很穩定。不過隨著Google日趨成熟,的確讓史密特擔憂,他說:「在以前只有三個人的時期,Google能發展並推出世界級的產品,但現在已不復以往。」

因此,Google正採取積極措施以留住人才,特別是有創業雄心的員工。多位Google員工指出,對於好幾位表態想離職要去外面打天下的工程師,Google都給他們在內部創業的機會。他們不但能獨立作業,還可以招募工程師並使用Google的資料庫和伺服器。

兩位曾聽取相關報告的人士指出,Google正考慮在公司內部成立新創公司的培育中心。

其他大公司也做過類似嘗試。思科(Cisco)的育成方案催生出視訊會議服務TelePresence等新業務,但雅虎(Yahoo)的育成中心只開辦一年半就關閉。

打從創業開始,Google創辦人佩吉(Larry Page)和布林(Sergey Brin)就設法避免公司萎縮,這也是Google給每位員工「20%時間」進行個人計畫的原因,並盡量把計畫工程師控制在10個小組以下。

不過Google產品經理透露,其實小組的數目很快就膨脹到20個甚至40個,且目前來說,在20%時間創造出來的新產品有後續發展的可能性更低了。

有些大受歡迎的產品,例如Gmail,其實就出自20%的時間。但工程師透露公司近來鼓勵他們把重心擺在改良現有產品,而非創造更多新產品。

一位考慮出去創業的產品經理說:「很多新奇的功能是非常隱密的,而且花了很多人的心血,但他們花一年時間做出來的東西只獲0.1%的使用率,讓這些人有點難過。」

Google面臨的某些問題在於,最頂尖的工程師往往是那些最渴望創業的一群,Google在招募初期雇用許多這類員工。

這些積極進取的人在對層層關卡感到不耐時,就會興起離職念頭。一位去年離開Google創業的前產品經理說:「有一群人有能力拋開這個相對輕鬆可靠的收入來源,他們受不了大企業的繁瑣程序。」

另外有些人是想到別處賺更多錢。新創公司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(IPO)前的配股,是一項風險較高但潛在報酬也較大的誘因。

Google對此也做出回應。除了以前大手筆的薪水、股票選擇權,以及按摩、乾洗、免費餐飲等福利外,11月幫所有員工加薪10%,史密特坦言,這是「搶人大戰」的一環。獲得其他工作機會的人,Google用百萬美元以上的紅利挽留他們。

儘管史密特擔心Google成為大公司後的不良後果,但他也說:「很多人拼命想進來,而且也待了下來,所以我想這些人能忍受複雜的程序。」(取材自紐約時報)

【經濟日報/編譯何信彰/20101227】

2011/01/02 at 15:18:23 發表留言

得理且饒人

聯合新聞網 2010/12/22

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,精明能幹、敢說敢言、口齒清晰、辨證能力強。這樣的人一旦得理不饒人時,被罵的人肯定吃不消。

原本是得理的一方突然變得不可愛起來,出錯的一方就變得楚楚可憐。於是旁人反而同情出錯的一方,而不支持得理的人。

這樣的戲碼,不是經常在政治競爭場合上看到嗎?原本說錯話或做錯事的被群起攻之後出來道歉,如果競爭敵手見獵心喜,繼續在政論節目追打謾罵,犯錯的一方便顯得弱勢可憐,追打的變得尖酸刻薄,反讓觀眾的支持度轉向。

在新聞上也會看到這樣的情節。原本應該站得住腳的大老婆痛批外遇第三者,發洩情緒;對照不回應的第三者,漸漸人們的觀感覺得老婆的氣燄是丈夫外遇的最大原因。

同情弱者是人性,見好就收、得理且饒人,或留條路給人走,都是厚道的一面。要想理直氣壯,還得先學學「得理且饒人」,才能達到效果。

我曾有位同事,能力沒話說,專業積極、快手快腳,所以更見不得下屬或合作夥伴們慢半拍。有一回同事忙中有錯,把文件搞丟了,她情緒化地把屬下罵得招架不住。隔天屬下提出辭呈,表示無法跟這樣情緒化的主管共事,因為她不是第一次發飆了,下屬須時刻提心吊膽,深怕做錯事。

前些日子,開車不小心差點擦撞一輛要轉彎的車,事實上是他在外車道沒打方向燈就往右轉,雙方誰是誰非一時很難認定。基於禮貌與快速解決問題,我先下車跟那駕駛者打招呼,表示歉意。不料對方卻氣呼呼地破口大罵,坐在他身旁的女友也下來加入指責行列,愈罵愈激烈。交通警察來時,路人看不過去講了些公道話,反讓那兩人被交警訓了一頓後離開。

一指指責別人錯誤時,別忘了有四隻手指是指向自己。別人的錯誤可能是自己的鏡子。有理的時候若能點到為止,讓當事人有反省空間,效果更好,更會讓對方感激手下留情的恩德。反倒是把怨氣發到別人身上的人,其實不知道已把手中王牌玩爛了。

(作者丁菱娟是世紀奧美公關董事長,http://erablog.com.tw/)

【經濟日報/丁菱娟/20101222】

2010/12/25 at 16:01:14 發表留言

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: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

作者:李翠卿  出處:親子天下

戴勝益大家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,但只要提到王品牛排、陶板屋、西堤牛排、聚北海昆布鍋、夏慕尼、原燒……這些知名的餐飲名店,可能就會無人不知、無人不曉。
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,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。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,但是,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,不要說是「接班」了,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「上班」都不行。
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,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。
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,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。
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,除了王品牛排以外,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、夏慕尼、西堤牛排、原燒、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,兩岸店數逾百家,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。
但是,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,不要說是「接班」了,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「上班」都不行。
他不只擋了他們的「前途」,甚至還斷了他們的「財路」。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,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○%的財產做公益,只各留五%給兒女,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。
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;他的孩子,只是「戴勝益的兒子女兒」,絕對不會是「王品集團的少東、公主」。
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,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,那麼,不好意思,請自己努力。

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?教養哲學是什麼?
A我很民主,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,對我來說 ,小孩子只要不犯法,做什麼都可以。
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。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、做功課、學很多才藝,但我觀察,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,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;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,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,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。
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,我也不讓他們補習,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,他會自己來說。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,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、長笛;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,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,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。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: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,不管排第幾名,我都可以接受。
上課,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?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,這張獎 狀就像是「貞節牌坊」一樣,為了得到它,你就不能隨便「改嫁」。於是在小學六年中,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:三年級時,我小阿姨結婚,我沒參加;我阿公、阿嬤過世,我沒去送;我家附近做醮,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,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,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……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,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,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「貞節牌坊」,全都錯過了,這值得嗎?
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,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:旅遊、聚餐……沒問題,儘量請假;就連公司開股東會,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;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,也可以請假。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,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,請到最後,老師還打電話問我:「戴先生,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 嗎?」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,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。
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,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,什麼老婆生孩子、小孩畢業典禮、母姊會,都可以優先請假,人生的關鍵時刻,絕不可缺席。

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?
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: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。早在十幾年前,王品就訂下了「非親條款」,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。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。拜託!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?那打工有什麼意義?還壞了店裡的規矩。
前不久,我又決定把八○%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,僅留給他們各五%,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。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,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 !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,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,甚至不用去「想像」自己以後要做什麼,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,坐著吃、躺著吃,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,幹嘛還奮鬥?

Q你這種「斷絕小孩後路」的做法,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?
A我先講一個故事。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,但我媽從不餵牠,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,牠就「咯咯咯」叫著、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。因為運動足夠,牠的肌肉結實、雞冠鮮紅、羽毛有光澤。後來,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,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、睡飽吃就好,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,不再活蹦亂跳,沒多久就生病死了。
你覺得,小孩做穀倉雞,還是做放山雞好?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,那不是小孩的錯,是父母的錯。
我幼時家 裡很窮,但國中以後,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,家境變得很好,偏偏我爸又沒「斷絕我的後路」,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,變成穀倉雞。我念台大中文,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,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,為了前途轉系、輔修什麼的,只有我一路混到底。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,怕什麼?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,另起爐灶創業,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,積極求生存,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。雖然已經是一隻「老雞」,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。
我之前也掙扎過,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,後來想到洛夫的詩:「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,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。」
而我,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。
我的體會是: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,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 道。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、泡夜店、玩名牌的新聞,我都很不以為然。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,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,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、苦幹實幹?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,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,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。

Q你怎麼讓他們「了解人間疾苦」?
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,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,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。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,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。我女兒國中時,坐她附近的同學,有爸爸當水電工的、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,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。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,而不是上流社會,我希望他們了解,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。
我對孩子很寬容,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,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。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,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,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,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。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,想在網路上買電腦,賣方遠在印度。我心想,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,但我沒說破,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,之後也沒幫他善後,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。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,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「陷阱」,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。
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,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、安排住所;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,給他們一張「留學生活須知」,之後就讓他們「自生自滅」。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,自己查資料,跟七所學校交涉,爭取面試機會。雖然英文不太通,但憑著筆談、口談、比手 畫腳,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。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,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,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,那他們要學什麼?
我告訴他們,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:文憑、語言、國際觀,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,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,功課也只要「能畢業」就好,所以,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,要擴大視野,多體驗文化、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,深入當地人的家庭††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。

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,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?
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,他們早已「習慣」,所以很少求救,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。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,除了要煮飯、整理靶場,晚上還要站衛兵,很操。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,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, 累得快瘋掉,「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?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?」
我一直都不理他,只是勉勵他要忍耐、這是濃縮的學習,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,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。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,肅然起敬問我:「有何貴幹?」我說:「貴幹是沒有啦,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。我是來感謝你的,當兵就是要操才好,如果你這裡很涼,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。」
當天晚上,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。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,不用戴鋼盔、打綁腿,還有自己的寢室,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,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。
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「關說」,是為了讓兒子覺得,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,既然「訓練效果」已經達到了,我也不好做得太「趕盡殺絕」啊,哈哈 哈。

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?
A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,我兒子早在高中時,就已經開始用一種「如喪考妣」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。爸爸這樣「無情無義」,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,不緊張點怎麼行?他對電腦很有興趣,高中畢業時,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(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)證照。這張證照很難考,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,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。我問他:「你考這張證照幹嘛?」他回答:「啊你都斷我後路了,我要自己想辦法啊!」
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,每一次我去看他們,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。他們這麼有想法,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,他們得自力救濟啊。
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。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,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、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。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,這麼理直氣壯、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,有這種精神,我以她為榮。
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,連捧花都自己紮。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,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,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。登記當天,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,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&M西裝,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。因為沒有領帶,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「畫」了條領帶,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,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!這個婚禮,保證他一生難忘。
今年寒假他們回來,我把他們叫過來,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。他們其實可以跟我「張」(台語,耍賴)一下,或至少討價還價、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,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,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。
因為他們知道,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。他們明白,爸爸不給他們財富、不讓他們進公司,都是為他們好。
畢竟,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,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!

戴勝益給兒女的「留學須知」
    (1)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(成績毋需太好,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)。
    (2)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,說、聽、寫自如(CNN懂 90%以上)。
    (3) 交很多外國朋友(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)。
    (4) 遊遍全美國各州、各大城、各景點。
    (5) 看遍 N.Y. 的所有歌劇、舞台劇、電影、博物館、美術館††。
    (6) 每日步行10,000步以上,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。
    (7) 在「安全保障」與「固定預算費用」下,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,千萬不要儲蓄。
    (8)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。
    (9) 開始練習理財,培養「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」。
    (10)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(讓大家願意接受你、信賴你、協助你)。
    (11) 需熟讀《Taiwan Today 》,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,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。
    (12)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,回台創業。

2010/12/08 at 14:54:28 發表留言

壓力 進步的動力

聯合新聞網 2010/11/04

壓力,人人避之唯恐不及。但壓力卻是企業進步的動力,處理壓力最好的方法,就是將壓力量化為「目標管理」。

中華企業研究院公益董事長陳定國表示,解除壓力最好的方式,就是正視壓力的來源,並量化為具體的目標,清楚設定完成這個目標該做什麼事?時間如何掌控?何時要交出成績單?這個將壓力量化並執行的過程,雖然會出現額外的壓力,卻是解壓的必經過程。

陳定國認為,企業可以給員工「高壓力」,但相對地要給予「高報酬」,員工可以忍受一時的剝削,但沒辦法接受長時間的壓榨。當高壓力可以轉換成高報酬,壓力就自動轉換成「有切身感的動力」。

陳定國以曾經追隨王永慶任職於台塑的經驗表示,王永慶是個不斷給自己壓力的人,同時,也不斷地給部屬壓力。每年的農曆春節,王永慶通常是飛到美國分公司「自己找工作」,如果留在台灣,也會「邀請」部屬「天天」到家裡來過年,高階主管趁著長假聚在一起,討論平常沒辦法「詳談」的企畫案和重要決策。

農曆春節到老闆家「工作」,對一般人來說當然是壓力,但在台塑萬一春節沒有接到這分工作,那是更大的壓力。陳定國說,台塑當時已有數萬名員工,能獲得王永慶「欽點者」寥寥可數,那是莫大的榮幸,等於是擠進權力核心。最重要的是每個重要專案,都有高額的「特殊專案獎金」,通常台塑的特殊專案獎金,幾乎等同一年的薪水,因此每個與會者的「切身感」都很高,這時壓力早已消失於無形。

陳定國表示,「要讓馬兒跑,就要讓馬兒吃到飽」,王永慶很捨得給,因此創造了勤勞的台塑文化。長期不間斷地勤勞工作,當然是壓力,但當這種壓力已經成為習慣,加上工作環境充滿強人開創的願景,大家就會抬頭挺胸正面迎接壓力,而忘掉埋頭苦幹的辛勞。

除了來自上級或是外界的壓力,還有一種是個人自我期許的壓力,自我期許會讓人產生積極的動力,是自我成長必須的養分。陳定國說,懂得將壓力轉變成動力的人,會「遇到牆壁撞破牆」,從中體會到不斷進步的成就感。而逃避壓力的人「一遇到紅燈就踩煞車」,等於是把機會拱手讓人。

陳定國說,壓力其實沒有那麼可怕,不論是企業或個人,在面對問題時,一定都會產生壓力,很多時候大家都不知道答案在哪裡?只能鍥而不捨地從「做」中找答案,在找答案的過程中,壓力在於不知道能不能成功?這樣做對不對?

當壓力到達極點,但隨著執行一步一步紓解時,通常會發現「眾裡尋它千百度,答案卻在燈火闌珊處」,壓力和答案通常只有一線之隔,就在一念之間,這個過程拚的就是毅力和耐力。

【經濟日報/潘俊琳/20101104】

2010/11/06 at 00:29:39 發表留言

哈佛管理世界中有這樣一篇文…..

一:沉穩
(1)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。
(2)不要逢人就訴說你的困難和遭遇。
(3)在徵詢別人的意見之前,自己先思考,但不要先講。
(4)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。
(5)重要的決定儘量有別人商量,最好隔一天再發佈。
(6)講話不要有任何的慌張,走路也是。

二:細心
(1)對身邊發生的事情,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。
(2)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,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癥結。
(3)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,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。
(4)做什麼事情都要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。
(5)經常去找幾個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。
(6)自己要隨時隨地對有所不足的地方補位。

三:膽識
(1)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詞句
(2)不要常常反悔,輕易推翻已經決定的事。
(3)在眾人爭執不休時,不要沒有主見。
(4)整體氛圍低落時,你要樂觀、陽光!
(5)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,因為有人在看著你。
(6)事情不順的時候,歇口氣,重新尋找突破口,就結束也要乾淨俐落。

四:大度
(1)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夥伴的人變成對手。
(2)對別人的小過失、小錯誤不要斤斤計較。
(3)在金錢上要大方,學習三施(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)
(4)不要有權力的傲慢和知識的偏見。
(5)任何成果和成就都應和別人分享。
(6)必須有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,自己走在前面。

五:誠信
(1)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,說了就努力做到。
(2)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掛嘴上。
(3)針對客戶提出的"不誠信"問題,拿出改善的方法。
(4)停止一切"不道德"的手段。
(5)耍弄小聰明,要不得!
(6)計算一下產品或服務的誠信代價,那就是品牌成本。

六:擔當
(1)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,先從自身或自己人開始反省。
(2)事項結束後,先審查過錯,再列述功勞。
(3)認錯從上級開始,表功從下級啟動。
(4)著手一個計畫,先將權責界定清楚,而且分配得當。

2010/10/06 at 12:51:17 發表留言

【文章轉錄分享】一生只有兩天(Apple賈伯斯)

 

書局 Book 寫於 2010年9月12日 2:15

1985年,賈伯斯被自己創立的蘋果公司掃地出門!

可以想像當時的打擊有多大,但是賈伯斯只鬱卒了一下子,很快他就振作起來了。

有一天他在一所大學演講,「她」坐在聽眾席聆聽,賈伯斯被剎到了。

活動一結束,賈伯斯就去跟「她」聊天,拿到了電話號碼。原本想開口約「她」當天晚上一起吃晚餐,可是又正好有個會議要開,只好把快要說出口的話,吞了回去。

當賈伯斯準備去開車離開時,他問了自己一個「老問題」,這是他每天早上面對鏡子

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– 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,我今天要做些什麼?」……. 答案出來了,賈伯斯馬上跑回去演講廳找「她」,約去共進晚餐。

這位「她」- Laurene Powell寶兒 – 現在就是賈伯斯的老婆。

引述賈伯斯的一段話:「提醒自己快死了,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,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。因為幾乎每件事-所有外界期望、所有的名聲、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-在面對死亡時,都消失了,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。」

賈伯斯又補充說:「提醒自己快死了,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。人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,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。」

我們也靜下心來,問自己「最後一天」這個問題 –

「如果今天是我這輩子的最後一天,我今天要做些什麼?」

「第一天」又是什麼呢?

-當「第一天」入大學讀書,我們對學校、課本、同學充滿好奇心

-當「第一天」進公司上班,我們謙虛,願意學習,有衝勁

-當「第一天」約會,我們小鹿亂撞,珍惜相處的每一刻

-當「第一天」晉升職等,新官上任三把火,有滿腹雄心壯志,要有所作為

回想我們做任何事的「第一天」,都是我們最有活力的一天。

時光不能倒流,但態度可以回轉。

一生只要兩天,就擁有了每一天。

用「最後一天」的心情去選擇下一步,我們會更有方向;

用「第一天」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,我們會更有活力,更能成功。

2010/09/14 at 09:20:12 發表留言

砍柴也要磨斧頭

有一個年輕的柴夫到山上砍柴,不久,另一位老柴夫也來了。
到了傍晚,年輕的柴夫發現,老柴夫雖然比他晚來,砍的柴卻比他多,於是他暗暗下了決定,隔天要更早到山上去砍柴。

第二天,年輕柴夫很早就到林子裡,他心想:「這次我砍的柴一定比較多。」沒想到,當他挑著木頭回到柴房時一看,老柴夫所砍下的柴,還是比他的多。

第三天,年輕柴夫決定,他不但要比老柴夫早到,還要比他晚下山,他心想,這次自己所砍的柴肯定比較多。沒想到,這一天,老柴夫砍下的木頭,還是比他多。第四天、第五天也是一樣。

到了第六天,滿腹疑問的年輕柴夫終於忍不住了,他問老柴夫:「我比你早到、比你晚下山、比你年輕有力氣,為什麼我砍的木頭還是比你少?」
「年輕人啊!」
老柴夫拍拍他的肩膀說:「我每天下山回到家後,第一件事就是磨斧頭,可是你下班回到家後,因為太累就只顧著休息,
斧頭都被你砍鈍了,所以,雖然我比你老、比你晚到、比你早下班,但是我的斧頭卻比你利,我只要砍五刀,樹就倒了,你卻要砍十幾刀,樹才會倒。」年輕人終於恍然大悟。

人在努力的過程中,也不能忘記成長,所以要一邊做事,一邊充實自己。過去的時代或許只要努力砍柴就能生存,但在變化迅速的現代,光砍柴是不夠的,而是要邊砍邊磨斧頭,不斷地充實自己,終生學習,讓自己不會被市場淘汰。

2010/07/20 at 10:00:51 發表留言

所謂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!

「呂氏春秋」裡有一段,講孔子周遊列國,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, 因兵荒馬亂,旅途困頓,三餐以野菜果腹,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。有一天,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,就下鍋煮飯,飯快煮熟時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,抓些白飯往嘴裡塞,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。飯煮好後,顏回就去請孔子進食,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:「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,先拿來祭祖先吧!」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:「不可以的,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,不可以祭祖先了。」

孔子問:為什麼?

顏回漲紅臉,囁囁地說: 「剛才在煮飯時,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裡,一些染灰的白飯,丟了太可惜,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,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。」

孔子聽了,恍然大悟,對自己的觀察錯誤,反而愧疚, 抱歉地說:「我平常對顏回已經最信任,但仍然還會懷疑他, 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,內心的自我判斷,有時還會錯誤,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,要瞭解一個人,還真是不容易啊! 」

所謂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。逢事必從上下、左右、前後各個角度來認識辨知, 我們主觀的瞭解觀察,只能說是片面,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,單一角度判斷,是不能達到全方位的觀照的!

當你要對一個人下結論的時候,想想這個故事!

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實嗎??

還是你只會從一個面,一個點,去觀察一個人呢??

大多數的人根本不了解對方的立場與困難的時候,就已經給了對方下評語了.

更何況是在有利益衝突下的場合,現今的人們 擁有高學歷高知識,但往往卻過度仰賴高知識,而忘了讓自己在智慧上成長。很多事信者恆信,不信者恆不信,要客觀地跳出成見,才有機會接近真象!

2010/04/29 at 14:35:17 發表留言

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,而是你思想的廣度

一位老員外,特別喜歡牡丹花,庭內庭外都種滿了牡丹。老員外採了幾朵牡丹花,送給一位老翁,老翁很開心的插在花瓶裡。隔天,鄰居激動的和老翁說:『你的牡丹花,每一朵都缺了幾片花瓣,這不是富貴不全嗎?』老翁總覺得不妥,就把牡丹花全部還給老員外。老翁一五一十的告訴老員外,關於富貴不全的事情。老員外忍不住笑說:『牡丹花缺了幾片花瓣,這不是富貴無邊嗎?』

老翁聽了頗有同感,選了更多的牡丹花,開心的走了。

有智慧的人,不會和不同角度的人爭吵,因為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,說話的方式自然就有所差異,不管意見和你是否接近,每個角度的意見都值得去採納。

親愛的朋友,多往積極的層面去思考,你會發現自己充滿活潑朝氣,學到的知識更多,任何問題都浮現著隱約的答案。

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,而是你思想的廣度。

2010/04/29 at 14:33:27 發表留言

Older Posts


月曆

五月 2024
 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  

Posts by Month

Posts by Category